📝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话题
公司对我的影响
18年我以前端开发的身份进入了360,当时还以为360只是个做网络安全的公司,真实一点说当时觉得公司是个流氓软件公司(会不会被打),并不是所谓的市场主流,然而时至今日,公司对我个人认知及对技术的热忱有了很大程度改变。
深刻体会了公司的企业文化:用户至上、使命必达、创新突破、开放协作、诚信正直,同时也代表达了公司的价值观。
问我为什么对企业文化有这么深刻的理解?那可能是因为卫生间常常贴一些宣传,包括企业文化,当你xx的时候会不经意间看到...
话说回来,公司对我的个人成长可以说有着很大的改变,归纳原因:
- 牛逼的同事
- 强烈的技术氛围
- 企业成长和个人成长
首先公司有很多牛逼的同事,使我有了前进的动力,当你以一种空杯心态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同事,知道这是种什么感觉吗?[知乎]跟优秀的人相处是种怎样的体验?
技术氛围对于开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公司内有大大小小的技术分享及相关培训(360大学、奇舞团、及每周的部门内部分享),同时公司也鼓励积极参与行业内的活动及沙龙,从深度和广度扩展了我对技术对理解与认知。
关于企业及个人,因为这块并不是我的专项,所以只是简单说一些个人理解吧!从文化上来说,企业文化应该与员工价值观统一;从经济上来说,企业的利润与员工绩效和激励机制挂钩。(绩效奖励及每年加薪~😍)
不得不说,公司对我的个人成长有了更细致的规划与帮助,下面聊一聊我对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的看法。
个人成长的思考
论个人成长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我认知,对自己的能力有深刻的理解,当然这个其实很难,[知乎]如何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?。
附图:
有了自我认知,才能正确的对待你个人的优势和劣势,从而做出新的改变。
在我看来个人成长可以转变为我应该如何变强,变得牛逼?
关键词:舒适区、内驱力、勇敢面对
舒适区:“逃离舒适区”你可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,简单说,舒适区就是一个人待着最舒服的那个地方。如果一直停留在舒适圈里,我们的领域可能就永远无法拓宽,就只能在可选的范围很有限的生活。当然,如果你本身没有太高的追求,就喜欢待在舒适区,那就当我没说。
内驱力:这一点很重要(敲黑板),认真点。所谓内驱力,就是推动我们满足欲求的内部动力,让你与别人拉开差距的真正因素。我为什么这么看重内驱力?因为我发现身边有位同事的内驱力是真的强,为了追赶上他,我也开始每天监督自己努力学习。[知乎]内驱力管理,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!
勇敢面对: “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是面对恐惧!”,不要觉得很好笑,自己体会。
我的职业规划
想想当年初入职场的我,说好听点是个弟弟,说不好听点就是个傻逼。
关于职业规划,首先要了解行业的分类,认清职业的规划,站在更高层次的视角来俯视你的规划。
不同的职业可能会有些差异,单从前端视角纯技术方向来说,根据主要职责,基础条件,专业能力,素质能力,可分为几个层级。
等级层次(对标阿里非官方)
初级前端 | 中级前端 | 高级前端 | 资深前端 | 前端技术专家 | 前端高级专家 | 资深专家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P3 | P4 | P5 | P6 | P7 | P8 | P9 |
如何规划?(以下皆为我个人主观看法)
1.先实践再规划
意思是在做规划前,先去做这个事情,当你做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相应的规划,不要刚开始就急于规划,先付出行动。
举个例子:
近期在github上看到一个基于python实现的“东北方言编程语言”,于是就单纯想实现一个nodejs版的,然而并没有太多计划,当我快开发完成之后才思考相应的规划,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些目标:
- 完善文档,发布npm包
- 基于浏览器的playground
- python与js细节不同的技术输出
2.建立知识体系
学习新的知识并不难,真正难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现在还有哪些需要去学。
首先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,进行系统学习,研读规范与经典,定制学习主题,掌握学习方法。
这是我去年在给自己制定的规划,业余时间我把重心放在了计算机基础上,其中有未完成和暂停的,因为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及个人理解程度不佳,被我暂时停止了,前段时间重新捡起了《编译原理》(因为我发现了宝藏斯坦福编译原理(中文翻译) 合集)
3.练就成长型思维
固定型思维(fixed mindset):聪明才智能力是天生的,后天无法改变。遇到挫折失败,归咎于自己不具有这方面天赋,所以会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尝试新的挑战。
成长型思维(growth mindset):天赋只是起点,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,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,把每一次挫折失败,都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,不断改善,从而不断进步。
我开始以为我是一个成长型思维,我不害怕失败(心里所想),然而我错了,当我真正面对挑战的时候其实总是喜欢去逃避(实际所做),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,让自己的思维更趋向于成长型思维。
4.善用心智模型
上一张图,不做过多解释。
送给自己一句话,也送给你们
最终塑造我们的,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光,而非浮名虚利。
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挫折,都会在灵魂深处种下坚韧的种子。
我们记忆深处的每一次苦难,都会在日后成为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。
--译自桑德伯格2016年在伯克利大学的毕业演讲词